第 23 章(1/1)

指挥官清晰的声音。

“一号就位!”

“二号就位!”

……

余小鱼耐心的等着,把自己的手放在面前的cāo作台上,等到lún到自己时,他再次大声的报告着:“三十六号就位!”

然后按下了保险解除的红色按钮。

他身边半人高的鱼雷发shè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推进臂从后方固定住了鱼雷减压罩的尾端,安装在鱼雷前方的旋转门安静的打开了。

门后是一片黑暗。

作为只有本科学历的海军战士,余小鱼匮乏的物理学知识,无法帮助他理解自己面前事物的本质,他也记不住当时刚到这个地下基地来的时候,上台给他们作报告的专家是如何介绍自己面前这套名为海长城的系统了。

他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在自己面前张开的,这张黑洞洞的嘴巴,能够把自己身边的特制鱼-6重型鱼雷,投放到台湾东侧,距离海岸三十公里位置,水下两百米深处的发shè出口处。

其实知道这个就可以了,不是所有喜欢吃jīrou的人,都要知道jī是怎么生出来的,不是么?

如果余小鱼能够有机会和这个庞大的地下军事基地的主人,国防部战备后勤中心的副主任王沫霖聊聊天,他一定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套被称为海长城的系统。

从共和国的海岸向外,按照每向外三十公里一层,每层在水深两百米,四百米和六百米的位置各投放一个传送门,传送门平行间隔一公里的密度,王沫霖在共和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投放了超过一百零八万个传送门,组建了共和国自己的水下防御攻击一体化系统,能够防卫海岸向外延伸六百公里的水面和水下攻击。

王沫霖管这套系统,叫海长城。

它不仅能侦听海下声波,还能通过传送门向定点海域投放改进后的线导重型鱼雷,依托蛛网系统低层网络的定位功能,装备了相对运动检测仪和陀螺仪的改装型鱼-6,可以在自己的鱼雷指挥官的遥控下,穿过敌方军舰的层层防御,直捣黄龙。

王沫霖管这种由活人遥控指挥的线导鱼雷,叫有脑子的鱼雷。

他们确实有脑子,余小鱼们,就是这些重型鱼雷的脑子。通过特别的游戏筛选出来的一百七十名鱼雷指挥官,在遥控鱼雷攻击敌舰这件事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

“推弹入水!”

“推弹入水!”余小鱼重复着指挥中心的命令,按动了控制面板上的另一个按键。

巨大的机械推进臂发出低沉的嗡嗡声,稳稳把包裹着减压罩的改进型鱼-6重型鱼雷,推进了发shè架前方的黑洞中。

余小鱼拿起了手边的四向遥控器,鱼雷入水后,减压罩充水分离需要大概五秒钟,之后鱼雷就会点火启动,以五十五节的巡航速度shè出,他就可以像玩游戏一样,遥控着自己单枚造价八百万人民币的大玩具,去向日本舰队倾泻复仇的怒火了。

日本人刚刚攻击了我军在台湾上空的飞机,余小鱼清楚的知道这件事。

所以他对躲在某个不知名的岩洞中,cāo作着和一辆小轿车一样重的线导鱼雷打日本军舰这件事,表示双手双脚的赞成。

推进臂很快完成了它的工作,余小鱼看向了面前的控制面板,入水成功的提示闪闪发光。

“三十六号发shè架请求注水发shè!”余小鱼对着耳边的麦克风说道。

“请等待统一行动指令!”

于是余小鱼安静了下来,他和自己身边的另外九名鱼雷指挥官一起,等着指挥中心最后的命令。

幸运的是,他们不用等待太久。

“第二十五号至三十六号发shè架,三秒注水预备!”

余小鱼在自己面前的屏幕上点了确认。

“三!”

“二!”

“一!”

余小鱼拿起了手中小小的四向遥控器,接下来,是属于他的游戏时间。

2014年9月14日,22:21,台湾东侧六十公里,日本和平号舰队,秋月号反潜驱逐舰。

作为日本最先进的反潜驱逐舰的声呐员,佐佐木小次郎觉得,自己不需要太过努力的工作。

刚刚上岗的佐佐木小次郎,需要在位于秋月号水线下方的舰首主声呐舱内,呆满四个小时,才能等到下一位接替自己的同事。

佐佐木小次郎觉得这四个小时很难熬。

虽然现在日本的反潜驱逐舰已经普遍采用了高xing能计算机来分析主声呐阵列和侧声呐阵列采集到的,海底纷繁复杂的音波。美军更是依托于对大陆的海底声呐jiān ting网络,通过长期跟踪,基本上采集了大陆海军所有常规潜艇和一部分核潜艇的声纹,用来做自动匹配。

可以说,当舰首主声呐听到敌人潜艇的第一秒内,在声呐员自己的耳朵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随舰声呐计算机就已经可以给出敌军潜艇的型号,位置,航速和状态,靠rou耳jiān ting的声呐员,佐佐木小次郎自己觉得,是没什么存在必要了。

然而,作为东京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他自己也想不明白,怎么找工作找着找着,就找到了自卫队的军舰上。

可能是自卫队需要一个懂计算机,耳朵好的,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吧。

可是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呢?

躲在水线下方,天天听着耳机里稀奇古怪的声音,刚开始佐佐木小次郎还有些兴奋,时间长了就只剩下疲倦,而且这个工作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成就感,他从来就没有在判断声源xing质的比赛中,赢过秋月号的电脑。

一次也没有。

但是日本人骨子里的天xing,让佐佐木小次郎保持了基本的敬业态度,他带着硕大的降噪耳机,看着手中的少年jump,安静的听着幽深海底传来的回波。

不可能有敌人的,佐佐木小次郎是这么想的。

他们现在还在美国人的海底声呐jiān ting网络保护区域内,如果大陆军方的潜艇从海岸开过来,早就被声呐jiān ting网络发现了。如果大陆军方的潜艇之前就潜伏在了台湾外海,那他们靠近日本和平舰队之前,先要通过美国人的三个航母战斗群混编舰队,和北约联合舰队的反潜体系。

佐佐木小次郎觉得中国人的潜艇,应该没有这么厉害吧。

然后佐佐木小次郎就突然听到了一种绝对不应该出现在海洋背景噪音里的声音。

就像是把一个装满空气的铁皮罐子,放在一百米的海水深处,突然打开盖子的那种声音。

夹杂着气泡从狭小空间内涌出的咕嘟声,和海水涌入狭小空腔那种特有的哗哗声。

听起来有点熟悉。

有点像……

是鱼雷管注水的声音!!!!!!

佐佐木小次郎猛的扯掉了耳机,先他一步辨明了声音特xing的主声呐计算机,已经拉响了急促的警报。

“西偏南30°,距离27公里,水深200米,明显鱼雷管注水信号!潜艇类型:未知。”

佐佐木呆呆的看着那个大大的“未知”两个字,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下一步干什么?

他感觉自己在飞速的思考,又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思考,直到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震醒。

是舰长。

佐佐木小次郎条件反shè的拿起电话,喂了一声。

“什么情况?!”舰长藏本有木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的沉稳,带的佐佐木小次郎的心情,也跟着沉稳了下来。

“发现不明主体的鱼雷管注水声,但是我听起来不太像……”

还没说完的佐佐木小次郎被藏本舰长果断的打断了。

“多少数量?距离如何?”

佐佐木这才想起来去看声源数量统计,他瞥向了声呐屏幕的右上方。

那里一个不断跳动的数字刚刚停下。

“四……”佐佐木觉得自己快要说不出话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一艘随时可能被鱼雷集中的驱逐舰上。

这艘驱逐舰的排水量不到八千吨,任何一个主流国家的重型鱼雷都可以一发把它报销掉,而坐在水线下方舰首声呐舱里的佐佐木小次郎,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

“佐佐木,告诉我,数量!距离!”

藏本其实已经从自己的指挥终端上的数据链路信息里,看到了那个令他浑身寒毛直竖的数字。

四十八枚。

只是按照规程,他必须要跟声呐员确认这个数字,必须要确认自己将要做出的决定,才算对得起自己舰长的称号。

“四……四十八枚。距离是二十七公里……”

更加刺耳的警报声响了起来,表示极度危险的红色灯光在指挥室快速的闪烁了起来。

“听到了……听到了高速螺旋桨的噪音!是鱼雷!是鱼雷!中国人的鱼-6!四十八枚!!!!!!!”

佐佐木因为犹豫而变得低沉的声音突然高亢了起来,他仿佛打算以后不再使用自己的声带了。

藏本有木知道,现在全舰队都已经同步收到警报了。

四十八枚重型鱼雷的齐shè,这意味着至少八艘中国人的常规潜艇,或者是战术核潜艇,已经潜入了和平舰队的三十公里核心防御圈。

这简直是作为舰队反潜力量总指挥的自己,人生最大的耻辱。

然而藏本有木知道,如果自己再不采取措施的话,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多长时间了。

“这里是秋月号反潜驱逐舰,我是舰长藏本有木”,藏本打开了数据链路对舰队各舰的通讯频道,急促而有力的说道:“探测到大陆军方潜艇齐shè鱼雷,判定为重型鱼雷,距离二十七公里,请各舰根据数据地图执行规避cāo作。重复一遍,请根据数据地图立刻执行规避cāo作,最大航速,最大航速!”

还有希望,藏本知道还有希望,大陆军方的鱼雷是从舰队的侧后方shè出的,鱼-6的攻击速度是55节,舰队的最高航速是33节,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是27公里,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从鱼雷的攻击路线上躲开。

“反潜作战部,声诱饵准备,左舷三公里,五秒抛shè!”藏本把频道转到了反潜作战部。

作为日本舰队最先进的,专攻反潜的,名为护卫舰,实为驱逐舰的反潜专用作战舰艇,藏本有足够的手段干扰敌人的鱼雷。

只不过四十八枚还是太多了,这超出了战前舰队的预判,他们可以接受的,最多是一两艘中国人的潜艇突入外层防御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整整八艘潜艇,突破了美国人用了三十年布置的海底声呐jiān ting网络,突破了六架p-3c反潜机的无间断搜寻,直接像幽灵一样出现在舰队的核心防御圈内,二话不说上来就发shè鱼雷。

这样太危险了,也太不可能了,更不符合潜艇作战的一贯原则。

潜艇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是独狼,只有战略核潜艇,在执行核威慑作战任务时,才会有一到两艘战术核潜艇陪同。

但绝对不是像现在这样,像几个年轻小伙子凑伙打群架一样,一拥而上。

然而藏本并没有时间思考太多,他还要为了舰队的命运搏斗。

“噪声干扰器,四组待命,来袭方向五公里,五秒后发shè!”

抛shè式声诱饵,说穿了就是一个悬浮在浅水层的大喇叭,里面录了舰队航行时发出的主噪音,在被抛shè落水之后,能够发出与真正声源相差无几的噪声,用来干扰声自导鱼雷的导航系统。

噪声干扰器,是一个更大的喇叭,一般是火箭助推的洋面浮标,落水后会发出更加巨大的噪音,意图是破坏鱼雷的主被动声呐引导系统。

“汽幕弹准备!六组准备!三三齐shè!间隔六十秒!十秒后发shè!”

汽幕弹则是用来干扰尾流自导鱼雷的最好手段,经过jīng心调校的气幕发生器,能够在舰队和攻击方之间形成一道气幕声障,并模拟舰队尾流,扰乱尾流自导鱼雷的判断芯片。

还来得及!

藏本在心里默默的给自己鼓劲,中国人的重型鱼雷是复合制导系统,但是他已经打出了自己手里最大的牌。

二十七公里并不是鱼雷攻击的死亡线,在无数次演习中,规避发shè距离在三十公里左右的鱼雷,藏本最差的规避成功率是67%。

这意味着,即使藏本状态非常不好,他也可以把和平舰队从四十八枚重型鱼雷的轰击中,解救出来大半。

来吧,来吧,我要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反潜舰长!

藏本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对讲器,舱室顶端的报警灯,正发出刺目的红光,安静的闪烁着。

双方都已经买定离手,而距离结果揭晓的时间,还有21分钟。

2014年9月14日,22:25,北京饭店,科技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军的火箭pào饱和攻击取得良好效果,预先设定的一百七十三个一级打击目标全部命中,台军已基本失去防空能力……”

胡香竹把手机视频的音量调到最小,悄悄地的关注着台湾战役的最新情报,坐在他旁边的是新华社的记者刘一刀,听到声音也微微的测过身子,想从胡香竹的手机屏幕上,看看一看现在南边打的怎么样了。

胡香竹是科技日报的一线记者,专门负责跟科技部为主导的科研体系对接。这个工作在平常是个好活,国家的科研经费管理相当的宽松,不管胡香竹是采访政府官员,还是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们,里里外外能收的红包,拿的礼物绝对不少,也很是接济了胡香竹的生活。

但是,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时间里,胡香竹无比的后悔自己为啥当初没选军事条线!

虽然军事条线很少要女生,但是胡香竹的室友,死党,闺蜜,那个名叫李晓静的女人,虽然只是一个地区报纸京华时报一个冷门板块军事板块的条线记者,还不是凭着这个资历,拿到了宝贵的战区采访资格,今天连夜跑去了福建,去之前还跟自己发了短信炫耀。

太可气了!

想到这里胡香竹就不开心,胡香竹不开心,就用力的揉